亲自面试400+应聘者,这位校长说教育不是为了让孩子适应社会
文 | 闻琛 图 | Frank
在见到费建华校长之前,只知道他曾执掌苏州某公办名校校印,是英语特级教师——这意味着他既了解中国家长的诉求,又极有可能因为所教学科的关系而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如果由他主导来创办一所学校,会是怎样一番气象?
带着这样的好奇心,菁kids来到上海闵行区民办德闳学校,对费校长进行了一次专访。
双语将成为一种基本素养
近年来,上海及其周边地区陆续新开了好几所双语学校,尽管学费不菲,却仍有许多家长趋之若鹜。菁kids在访问费校长之前,也很自然地把开设双语课程的德闳学校列入了双语学校之列,听罢介绍,才了解到德闳在校名中不用“双语”的原因。
在费校长看来,“双语”跟以前的“实验学校”、“外国语学校”一样,是一个时代性很强的词。这个提法的出现可以追溯至2000年前后,当时上海开始有了双语实验课程、双语实验学校,用英语教授除语文以外的部分学科,这逐渐成为实施双语实验的民办学校的一个亮点。
费校长曾用英语给初中生上科学课,也因此对双语教学有所研究。他发现,早期的双语教学实质上是英语教学,以学科内容为“诱饵”,诱导孩子去学英语,真正的目的是学英语。让没有一定英语背景的学科老师用磕磕巴巴的英语去上课,他认为并不可取。
所幸,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现在的双语教学不再“以双语之名行英语教学之实”,而更多地采取中方老师与外方老师协同备课、协同教学的方式。老师们将合作式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方式引入课堂,让英语回归语言工具的作用,孩子们在高质量的学科学习中自然地获取了双语能力。费校长说:“今后双语将成为一种必备的能力,是标配而不应该只是特色。”
学校最重要的是老师
对一所学校,尤其是一所新开办的学校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
费校长的回答是:理念、校舍、课程固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这些条件再好,也还是需要老师把它变为一种教学形态——这既可以视作“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在当代的回响,也能解释为什么费校长会在选聘老师这件事上投入巨大的精力。
据说在招聘老师时,学校收到4000多份简历,校长亲自做了400多场面试,最终挑选出80名中外教师。
通常,当我们听到“我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时,总会当作戏谑一笑了之。但是在德闳,科学老师带孩子们做运动、语文老师教孩子做手工却是事实。应聘德闳的老师,除了本学科以外,还必须有别的专长,所以这里有擅长踢足球的科学老师,有跳舞很棒的人文老师,英语老师中甚至还有文莱、泰国和韩国来的有U15和U18训练及大赛经验的足球教练。
除本专业外另有所长,不仅意味着德闳的老师有更丰富的体察世界的眼光,也构筑起了学校的“启迪课程”。这一旨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兴趣和特长的课程分为五大领域——人文、创业与实践、音乐、视觉艺术与表演艺术、体育,学生每学期可以从中选择4门,周一至周四下午的第4节课,就可以在老师们自己开发的这些课程中,找寻常规课程以外的乐趣。
教师这一行当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为了让老师们能不断充电,获得发展的后劲,德闳既沿用了中国学校的教研模式,让他们有机会坐下来与教研组的同事交流讨论;也沿用了德威的做法,每学期特意安排两天时间,老师可以在学校里全身心地投入到职业发展活动中。此外,学校也鼓励教师参与校外培训和学术交流。之所以会有这种种机制,用费校长的话来说,那是因为“老师看重的不只是薪水,更重要的是发展机会”。
成绩只是好的教育的副产品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脱口而出: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事实上,从课程设置到升学指导,现在大部分的学校教育也的确都在讲怎样帮助孩子适应社会。家长们的诉求甚至会更具体一些,比如:怎样让孩子取得高分?怎样让孩子通过艺术特长进入更好的学校?等等。
在费校长看来,这些想法当然可以理解,但教育更重要的目的是点燃孩子内心的火花,inspiration,而不是根据今后社会的发展需求来“定制”今天的孩子。他很赞赏美国教育家、哲学家杜威的说法:教育的目的在于孩子自然的成长。杜威的弟子、苏州教育界先贤汪懋祖也曾说:教育源于生活而改造生活、“教育培养的人”要有转移环境之能力而不为环境所束缚。对此,费校长深以为然。
费校长说,培训、或者说技能训练,只是低层次的教育,而真正的教育则是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培养。对学校来说,培训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块功能。成绩只是好的教育的副产品,而不是教育本身。我们可以让孩子取得好成绩,但是是通过功利的技能培训还是通过完整的教育让他们不知不觉地获得好的成绩,两者截然不同。
“鸡血地对待孩子,就会赢在起跑线上,输在终点线上。”费校长说。
家长和学校需要保持高效沟通
在如今的家长圈中,择校是一个热度持续不减的话题。家长们能在精挑细选、权衡各种利弊之后,最终决定把孩子送到德闳这样一所新开办的学校,首先说明他们认同学校的理念。但越对学校寄予厚望,是不是也越容易有更高的要求?
费校长说,家长对一件事的判断通常都是以孩子的表现为依据,不一定了解真实的课堂状况。教育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所以很多时候学校就需要跟家长解释,为什么按照专业的角度应该这样而不是那样处理。为了与家长高效沟通,德闳建立了多种家校沟通渠道,比如校长亲自撰写的新闻简报、每个班级都会有的ClassDojo家校沟通平台、定期发放问卷收集家长们关心的问题等。
当被问及从英语特级教师到一校之长,他更享受哪个角色时,费校长笑言:“两者都很享受,各有各的乐趣,刚做老师那会儿对教育的理解与现在对教育的理解完全不同。那时,我会沉浸在课堂教学的快乐当中,忘却烦恼,每年孩子过来看你时会特别有成就感;做校长后,我又从与老师的交流中获得了很多启发,能更加理性全面地去对待教育。”
采访结束后,又听闻了一个“段子”:一个低年级的孩子因为来到全然陌生的环境而产生严重的分离焦虑,哭闹不止,对老师的安抚规劝油盐不进。费校长见到后说:“交给我吧”。两个半小时后,孩子笑嘻嘻地出来了。“老师和孩子接触得越多,就越能发现对孩子的爱。一般的男老师不会马上有这种感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有这样的感觉。”费校长说。
- END -
择校指南>>上海德闳学校 | 菁kids上海2017-2018择校指南
更多探校内容
请关注
菁kids上海2017年11月刊
《新校探校记》
菁
推荐阅读
点击题目阅读
扫下图二维码
即可购买本期《菁kids上海9月刊》
更多菁彩内容
请点击阅读原文